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0 14:44:14  浏览:81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鲁政发〔2005〕18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政府同意《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山东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严肃追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行政责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食品安全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国有、国有控股的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企业负责人,违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应当依据本办法追究相关人员行政责任。

  依据本办法追究相关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时,职责界定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行政责任时,应当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办理。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处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领导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一)履行食品安全领导职责不力,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二)未按规定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施有效救援的;(三)未按规定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查处的;(四)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的。

  第六条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部门负责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依法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一)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不力,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发证条件或程序,发放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许可证证书(执照)或认证证书的;

  (三)未按规定查办群众举报或有关部门移交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的;

  (四)未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职责的;

  (五)未按规定调查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六)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的;

  (七)未按规定报送和发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造成危害后果的。

  第七条 国有、国有控股的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未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或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不力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业务主管人员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第八条 单位食堂等非营利性餐饮服务组织未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或履行食品安全责任不力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第九条 其他违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造成危害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主管人员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第十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或者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案件工作中,认为应当追究有关政府、部门、单位和企业人员行政责任时,应当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向其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或上级人民政府提出行政责任追究书面建议。接到责任追究建议的主管部门、行政监察机关或上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情节(后果)严重是指:

  (一)造成Ⅱ级以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县以上人民政府认定有严重失职行为的。

  本办法中所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级按《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执行,共分Ⅰ、Ⅱ、Ⅲ、Ⅳ级。

  第十三条 保健品、化妆品监督管理的行政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必须严格执行的五条规定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必须严格执行的五条规定

(2006年11月3日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公正严格执法,根据高检院有关扣押、冻结款物工作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案件的扣押、冻结款物需要上缴国库的,应当严格按照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执行。
二、人民检察院作出撤销案件决定书、不起诉决定书或者收到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书和有关主管部门处罚决定后,应当在三十日以内依法对扣押、冻结款物作出处理。情况特殊的,经本院检察长决定,可以延长三十日。严禁以任何借口拖延处理或随意处理。
三、构成犯罪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的扣押、冻结款物,除法院判决上缴国库外,应归还原单位;贪污、挪用公款案件的扣押、冻结款物,原单位已作损失核销了的,一律上缴国库。
四、扣押、冻结的款物应当退还、返还给被扣押人或被害人的,应在作出决定后七日内通知有关当事人前来办理,严禁不予退还、不予返还或故意拖延。
五、扣押、冻结款物属违法所得需要没收上缴国库的,应由侦查部门或公诉部门制作检察意见书,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分别移送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有关主管机关作出处罚决定。人民检察院必须根据处罚决定作出处理,严禁越权直接没收或直接上缴国库。



青岛市教育局中等以下教育检查评估管理办法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


发文字号:青教字〔2002〕108号
  成文日期:2002-12-30
  发文单位:青岛市教育局
 




青岛市教育局中等以下教育检查评估管理办法
(青岛市教育局2002年8月12日青教字〔2002〕108号文件发布)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市政府“五项工程”,规范面向全市中等以下教育的各类检查评估活动,加强改进教育管理工作,依据《山东省中等以下教育检查评估管理办法》,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应于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机构开展或委托进行的中等以下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各种检查、评估、达标、验收等活动。
第三条 教育检查评估要坚持有利于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发展,体现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原则;坚持依法进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精简高效,统一规划的原则;坚持以综合检查评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 对中等以下教育的各类检查评估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等有明确要求的检查评估项目,可进行综合或专项检查评估;
(二)严格控制对全市中等以下教育的各类检查、评估,凡能纳入综合检查评估的,一律纳入综合检查评估,综合评估结果作为认定有关各项工作的依据。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区(市)教育工作、对直属学校工作综合性检查评估每年不超过 1项,专项检查评估根据每年重点工作确定,各类教育一般不超过2项(不含国家、省定检查评估项目)。
(三)除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有明确规定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市)所辖中等以下学校(含幼儿园)原则上不直接进行检查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应下放给区(市)进行的教育检查评估,市不再组织检查评估。委托区(市)进行的检查评估,可抽查认定。
(四)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确要求的,市教育行政部门一般不与教育系统以外的部门、机构和单位联合进行检查评估。
第五条 面向全市中等以下教育的各类检查评估,统一归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综合管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应对已列入年度教育检查评估计划的项目,进行实施过程的监督。
第六条 全市中等以下教育的检查评估,须由项目组织(或牵头组织)单位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检查评估的时间、内容、范围、组织形式、工作程序、结果处理与运用等相关事项,并附相关文件和检查评估方案,于前一年12月中旬交市教育局办公室,由市教育局办公室依据本办法协调汇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审核意见,经局长办公会批准,列入年度教育检查评估计划。未列入年度计划须进行的检查,必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批准。
第七条 市年度教育检查评估计划于每年年初向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直属各学校及各有关学校公布,接受监督。
第八条 负责和参与检查评估的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要公开检查评估程序和结果。检查评估要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客观公正。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可拒绝接受检查评估,并向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举报;市教育行政部门除责令组织者停止检查评估外,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经批准的;
(二)超出检查评估规定范围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借检查评估谋取私利的;
(四)检查评估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五)有其它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起草处室:督导室)

(教育局提供)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